文档位置: 数据与报告
淮安市创业型城市建设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统计分析情况报告
发布时间:2014-11-04 字体:【  】  【关闭窗口

 

根据淮安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《关于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》(淮创业发[2013]5 号)精神,各创建职能部门、各县区按时上报各项统计数据。现根据2013年以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统计报表,对淮安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以来创业带动就业情况分析如下:

一、创业主体发展概况

(一)创业主体规模不断扩大。2013年以来全市创业主体规模不断扩大,质量不断提高。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个体者登记注册户数为61781户,目前全市私营个体登记注册总户数为23.0万户。

 ()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创业主体转型升级快。据市科技部门统计,目前全市经确认备案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217家;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;2013年以来全市新认定省级软件企业2家、累计拥有省级软件企业3家;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00家、省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5个。目前全市已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6个。

(三)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。2013年以来新创办个私经济从业人数为18.3万人,其中新创办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12.4万人,新创办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为5.9万人。创业带动就业指数为3.1,与2012年相比增加0.3个百分点。

 二、创业扶持与服务情况

(一)创业培训覆盖面不断扩大。2013年至今,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,全市累计开展创业培训4.42万人。

   (二)创业引导性资金筹集任务超额完成。2013年以来,全市共筹集创业引导性资金5327万元,其中市本级财政筹集4381万元,社会筹集创业引导性资金946万元。

    (三)落实各类创业补贴情况良好。2013年以来,全市落实初始创业补贴2611人,补贴资金246.8万元,;落实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补贴12人,补贴2.4万元;落实新创办企业和个体户社保补贴833人,补贴资金370.3万元。

(四)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大幅增加。2013年以来,全市小额担保贷款累计申请人数为1540人,发放笔数为1399人,新增发放贷款金额1.54亿元。2013年小额担保贷款直接扶持自主创业人数2969人,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6530人,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。

(五)创业孵化基地蓬勃发展。我市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,建设有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,全市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、科技创业园、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、大学生创业园等已达120多家,共吸纳15000名左右创业者入园创业。到2015年,全市将建成市级特色产业基地150个,力争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2家。

(六)公共创业服务机构组织健全。目前为止,我市设立的四级公共创业服务机构为1440个。累计服务人次为36.8万人。

四、存在问题和矛盾

(一)总量较小,增长率不高。统计表明,我市创业主体数量较小,据我们与较苏南发达城市数据比较,平均每万人经济活动人口中创业者人数偏低,创业实体销售收入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。

(二)服务全但专业度不够。统计表明,我市各类创业服务组织机构比较健全,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。但创业服务组织内,专业服务人员不足,创业服务技术欠缺。

(三)实体数量不多,规模普遍较小。当前,全市私营企业总数为4.7万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不多。全市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仅有129多家,营业收入十亿元以上的26家。由于规模小,制约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增长。

(四)新增实体多,生存指数一般。据与前两年创业实体的生存状况进行比较,我市新创个私经济实体2年的生存率并不高,创业实体生存指数大约在26%左右。我市创业实体的生存指数值得我们高度关注。

六、加快发展创业经济实体的政策建议

从统计分析看,我市创业经济实体要尽快融入新兴产业发展、积极实施自主创新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,努力实现“量”上有大的增长突破、“质”上有大的层次跨越,在整个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有大的作为。

一要促进创业实体经济尽快转型升级。大力引导创业实体与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加强创业实体加快科技创新;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,在发展品牌经济上求突破;促进掌握核心技术,在提高规模效益上求突破。

二要加快引进和培养创业创新人才。在招才引才、用才留才等方面下功夫,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本企业的优秀人才,为实现转型升级和在更高平台上的发展集聚人才。

四要进一步加大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和氛围。加快政策创新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特别是在融资政策方面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、支持和引导创业经济实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、加快转型升级、优化产业结构、做大做强、“走出去” 的扶持政策。